茅山
道/教/名/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茅山又出名啦!
2023年9月24-25日
茅山成功举办大型国际道教盛会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
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
——罗天大醮
近期也在茅山乾元观举行
是道教界的一次巨大盛会!
两次大会展现着茅山
作为中国道教名山的重要名片!
茅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
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
被道教称为“上清宗坛”
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美誉
今天就带大家
感受一下茅山的道文化魅力吧!
茅山与道结缘
1、茅山道文化的源流
东晋时期,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
2、上清派的诞生与兴盛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翙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唐宋时期,在朝廷的推崇下,茅山道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3、“三山”符箓归正一
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
4、全真派的传入与发展
明清时期,在多方的影响下,茅山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
名人与茅山结道缘
1、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家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西汉年间,陕西咸阳有个叫茅盈的人,来这里修道行善,采制草药、为民治病。后来两个原本做官的弟弟茅固、茅衷也跟着大哥来茅山修道行善。日后,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为了纪念茅氏功德,就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2、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自然科学家、书法家,被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36岁便辞官隐居茅山华阳洞,立馆修道45年。陶弘景撰写了大量道教著作,主张崇敬自然万物,爱护自然生态,自陶弘景开始,茅山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
3.康有为葬母
1916年,康有为在上海做过60岁生日后来到道教圣地茅山,为其母劳氏选择迁葬莹地。坟墓建成以后,康有为派人从广东将其母劳氏的灵枢运到茅山安葬。殡葬之日,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茅山道士特为其做了道场。
道文化景观
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坐落于景区大茅峰顶,又称为顶宫。顶宫是人们朝拜三茅祖师、许愿进香的第一场所,据说,连续进香许愿三年就能神奇灵验,消灾祛邪。九霄万福宫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之首。
道文化景观
元符万宁宫
元符万宁宫坐落在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始建于南朝梁代,兴于宋朝,初名“潜神庵”,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睹星门广场的古牌坊睹星门,是宫内道士观测星象的场所。重建后睹星门石壁上刻有清代书法家王澍楷书的“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大字。据说只要立于宫前广场上的某个位置,看准石牌坊上的“福”字后,闭上眼睛,在原地转三圈,而后直至走近石牌坊,如若伸手能摸到"福”字,表示其人福寿双全,一生荣华富贵,衣食无优,遇难呈祥。
道文化景观
老子神像
露天老子神像,慈眉善目,手捻美髯,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已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像老子欲把仙丹洒向人间。;老子在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之中,一手拿阴阳扇,一手捻须于胸前,好像在思考着人生的哲理,又仿佛正在俯视着芸芸众生,好给他们一点道德的启示。
道文化景观
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是茅山最早建设的宫观道院,原名是南朝时期(公元530至590年)建立的“曲林馆”(馆即观),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融合传统建筑及宗教风格,以茅山道教文化展示和道教养生为主轴,融“修道、养生、弘法”于一体,集“神圣、神秘、神奇”在一宫,是大型宗教活动、道教文化传播及休闲养生之处。
道文化景观
华阳洞
华阳洞景区因华阳洞而得名,此洞为茅山道教源头,被中国道家誉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清《茅山志》记载,洞内有东西南北五个洞口,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35公里,空虛170丈。自西汉至齐梁,先后有三茅真君、许谧、陶弘景等高道大德在洞内隐居修炼;韩愈、苏东坡、李商隐、顾况、刘长卿、范仲淹、王安石、康有为等文人墨客都慕名游览,并留下赞誉此洞的诗文墨宝,洞壁“华阳洞”三个大字传为苏东坡手迹,另有石刻50余通;茅山道教甚得皇族崇信,多次奉旨启建道教最高科仪“金篆道场”,向洞内投放金龙玉简,充当祈福信物。穿梭于华阳洞天,也会让你的心平静而安然。
道文化景观
仁佑观
茅山仁佑观位于三茅峰顶,是三茅真君茅衷结庐修道炼丹之处。占地1400平方米,主体融合传统建筑及宗教风格,茅山仁祐观显得清雅风致。仁佑观传承了全真派的坤道,坤道道姿仙雅,气质如兰。茅山仁祐观就是坤道清修的地方,建于元代延祜年问,这个地方自然环境绝佳、清修资源丰富。来茅山做一天坤道,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同雅会,是有多么美好啊!
道文化景观
德祐观
德祐观位于茅山二茅峰,专祀二茅真君茅固,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茅固在汉景帝时,官至察孝廉。《茅山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茅固曾官拜执金吾,这是率领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非常得皇帝信任,德佑观传承了全真派的乾道。现在是茅山道士日常清修的地方。
道文化景观
乾元观
2023年罗天大醮在茅山乾元观举行。乾元观位于茅山东麓青龙山郁岗峰,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秦时李明真人在此炼丹,古名炼丹院,后人尊李明为“玄洲真人”。南朝陶弘景居此多年,建郁洞斋室用以追思李明真人玄洲踪迹。唐代高士李玄静居此曾建“栖真堂”,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茅山上清笫二十三代宗师朱观妙(朱自英)于此筑九层坛行法。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赐名“集虚庵”,续敕改称“乾元观”。
道文化景观
葛仙观
葛仙观,古名葛仙庵,青云观,为古代道教仙家、医学家葛玄、葛洪故宅,后毁于战火。2004年修复重建。观内建有石牌坊、山门灵官殿、放生池、葛仙桥、一湾亭、钟鼓亭、财神殿、慈航殿、文昌殿、吕祖殿、葛仙大殿、三清宝殿及生活用房等,观内主供圣贤葛仙翁葛玄、“小仙翁”葛洪和道教三清尊神。
道文化
国家级非遗道教音乐
2014年7月16日,国家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茅山道教音乐作为扩展项目入围。茅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上清宗坛一派特有之产物,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自东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传统音乐成分,堪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道长们手持各异的乐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深远悠长的茅山道乐是中国道教文化之瑰宝,可养生,亦能陶冶情操。道乐飘飘,仙气缈缈,道长们虔心奏乐的画面,仿佛能带人穿越千年时光,沉醉于最纯粹的祥和之音。
道文化
上清宗坛”符箓文化
茅山“上清宗坛”符箓文化严格按照上清派的教理、教义、修炼方法、斋醮科仪、道教音乐、道教经典等系统化传承,对古代化学、中医药学、养生学、音乐学、经韵学、古代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领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经历代传承与发展,茅山上清符箓继承了陶弘景、张天雨等宗师的书法绘画技巧,是集书法各种体例为一体的神圣书画作品。茅山符箓的种类繁多,多达上万种。
在这里
远离城市的喧嚣
放慢生活的脚步
静心感受茅山道文化的别样魅力!
如此圣地,等你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