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石刻

清康有为葬母碑、众妙石刻

  葬母碑为白矾石,高1.6米、宽0.9米、厚0.13米。现边角多破缺,字体为古隶,为清末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撰文并亲书,落款时间为“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八年丁巳九月六日(1917年) 弼德院副院长康有为撰文并书”。碑中记述康有为家庭情况及其母亲一世含辛茹苦,躬亲哺养子女和康有为变法失败,流亡海外,其弟康广仁被害于北平,康有为怕 母亲伤子之痛而隐瞒真情.以及未及尽孝道等事。康有为晚年信道,尤喜风水堪舆之学,兼及道藏之书。曾跑过许多名山大川,寻找栖息隐居之所,最后选择茅山, 常住道观过着似隐非隐的生活。自1916年起.他就在茅山亲自为其母相看墓地,经过反复多次比较勘测,最终选择了茅山白云观西北青龙山西侧的一块“风水宝地”,于1920年夏将其母亲灵柩自广东南海原籍运抵茅山安葬。他先后在茅山住了近4年时间,留下了大量墨宝真迹,其中元符宫内的一块康有为于戊辰年(1918年)四月书的“众妙”石刻较有价值。“众妙”每字大约一尺见方。


20180322212817_6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