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茅山道教与养生

  华夏民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尤其以养生着称。先秦时代起,就有人孜孜不倦地探索长生之道,这便有了我们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


20180323175710_215.jpg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以符箓和丹药着称。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着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着名道士陶弘景曾隐居茅山40余年,传承茅山上清道法。茅山道教至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各种道教建筑多达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盛景。


20180323175703_669.jpg


  对于生命的保护和延长以及渴望永生,向来是道教最为关心和探索最多的课题。因而修炼成仙是道教的基本特征。茅山上清派认为人神相通,神在人身中,人通过坚持不懈的修炼,最终就可以生成“仙”。上清嗣第12代宗师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一书中论述:“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神仙也人,”每个人都禀天地之灵气以生存,只要精明通悟,学无滞塞,人人都有长生成仙之可能。


  道教初创时期,《太平经》等典籍中,就有追求长生不死的意思。《道藏》的首经《元始无量度人经》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认为:“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正因为道教把人的生命看得宝贵,所以主张人应当竭力爱护生命,目的是要延年益寿,长生不死。集汉民族不死信仰和养生术大全的道教,确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二千年来,无数的道教徒在寻求长生成仙的道路上努力探索,锲而不舍。道教所行的养生术很多,有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食、辟谷、存思、导引、按摩、房中等等。大多数养生方法如行之得法,确能收到奇效。这些已被海内外医家和养生学家所公认。所以,如果没有道教对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信仰,没有道教徒长期不懈的养生实践,中国文化遗产中便不可能留下这一大批独特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的瑰宝。道教养生学不仅在中国养生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个亟待开掘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