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茅山养生

  生态茅山,景区内峰峦、泉水相映,动、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达91.6%,更有冷泉散布其间,自然资源组合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质量之高也不多见。茅山自古就是自然环境绝佳,养生资源丰富。明代李时珍在这里采集中草药,写进《本草纲目》的茅山药材就有380多种,其中以茅苍术和太保黄精为最佳。


  茅苍术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而黄精被称作是芝草之精,在神仙道教故事里,许多神仙都是通过服食黄精脱胎换骨走上长生之路的。而太保黄精与唐玄宗有关,据说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因日理万机,操劳过度,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宫内御医束手无策。茅山道士李玄静向唐玄宗进贡茅山黄精,不消数日,唐玄宗饮食渐增,气色好转;服用了近半年时间,已精力充沛,疾病全无。唐玄宗龙颜大悦,册赠李玄静太保官衔,后人称茅山黄精为“太保黄精”。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道教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修真养生方面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一整套的功理功法。功理祖经为《道德经》、《阴符经》,功法名著为《参同契》、《悟真篇》等。作为上清派的祖庭,茅山道教,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健康养生思想,并在化学、医药、冶炼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俗学等方面留下许多著述和遗迹,其中上清派的宗经——《黄庭经》就是一本医学养生和宗教相融合的名著。茅山四十五代宗师,个个都是养生高手。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被誉为“山中宰相”。他的《养性延命录》详细地记载了道教养生的诸多功法。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对养生延年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积极从事自我修炼,以求寿命延长。修炼方法,分内修与外养。茅山道教的“养生修炼法”和“保健养气法”中的传统养生思维,以及内丹术、导引、食疗、药膳等技法为现代养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茅山道院已故道士刘至善认为“保健养气法”分卧、坐、立、行四种方式,并进行了细分和阐述。


  茅山以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神奇的道教养生文化、迷人的山水生态景观、未受污染且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等资源优势,入选为“国际最佳休闲养生基地”,同时也是“首届中国养生文化高峰论坛”的举办地。位于道教论坛演艺中心东南侧的茅山温泉会所,就是为养生者进行温泉养生而提供的休闲养生场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这里的茅山人大都多福多寿,近年来风靡的珍稀野生葛根,有“亚洲人参”之称,在茅山不过是常用之物,被当地人成称为“土鸡蛋”,并常年服食。在茅山,到了七八十岁,仍然身体健朗,神采奕奕的老人非常常见。选用茅山多年野生葛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的葛根茶,是酒桌上必备解酒茶,它能迅速将酒精排出体外,消除残余的酒精在肝、胃中的积淀,达到醒酒护肝、健胃、养生的目的。


20180323175758_444.jpg